重回全国第二,重庆汽车“翻盘”了? - 汽车新闻 - 建超信息网
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
TOP

重回全国第二,重庆汽车“翻盘”了?(一)
2024-02-27 11:23:02 来源: 作者: 【 】 浏览:0次 评论:0
汽车城的竞赛,再迎变局。2024年1月21日下午,在重庆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上,重庆市政协经济委主任江涛表示,2023年重庆汽车产量达到232万辆,排名跃升至全国第二位,这也是重庆时隔7年重回全国第二的位置。此前数年,广州、上海的汽车产量均在全国城市中遥遥领先,堪称国内汽车城“双雄”。如今,这一格局被重庆打破。重庆曾高喊要成为“中国底特律”,连续三年稳居“全国最大汽车生产基地”,在汽车革命浪潮袭来之际,也曾陷入产销量腰斩的低迷,但这座老牌汽车城仍在试图讲好转型的故事。重庆赛力斯汽车智慧工厂内的华为问界生产线。掉到“第七”在中国的造车版图里,重庆是举足轻重的汽车工业重镇。1958年,新中国第一辆吉普车在长安汽车设计并生产下线。改革开放后,长安机器厂“军转民”开始进军微车行业。“长安集团过去生产军用汽车,转型民用车在技术上还是较为容易的。而且依托国家在三线建设时期的大型工业投资,重庆跻身全国七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,还拥有了从整车到零部件、从研发到生产的完整汽车产业链条。”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李然告诉《中国新闻周刊》。进入2000年后,凭借长安铃木、福特、马自达等合资品牌,以及走薄利多销路线的本地品牌,重庆汽车产销量一路走高,迎来了意气风发的黄金年代。2014到2016年,重庆汽车产量连续3年登顶全国第一。这个时期,全国每八辆车就有一辆是重庆造。只是,巅峰过后,重庆汽车业就陷入了长达数年的低迷——本地车企破产重组、合资品牌败退撤走、全市汽车产量腰斩。在全国汽车业版图中,重庆一路滑落,2017到2019年间,昔日“第一城”相继被上海、吉林、湖北、广西、北京赶超,跌至“汽车产量第七城”。汽车产业受挫,重庆的压力不言而喻。时任重庆经信委相关负责人曾在公开场合表示,如果重庆汽车产业再不谋求转型,未来面临的不仅是支柱产业能否支撑得住的问题,背后还有几十万人的就业问题。当时,重庆面临的是双重转型困境。一方面是“求量不求质”的低端路线,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不再奏效。激进的力帆一度抛出“汽车今年是每公斤100元,5年后就是每公斤40元”的“汽车论斤卖”论调,终因低价低质而被市场抛弃。类似的是,小康、银翔、斯威等一批重庆品牌也被打上“中低端化、品质欠优、产品迭代缓慢”的标签,既要经受销量暴跌的市场拷打,还难以摆脱效益低下的魔咒。2012年,重庆单车价值7.4万元,比全国低6万元,单车利润更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/3。另一方面,汽车行业正在酝酿电动化变局,重庆却没有及时搭上变革的列车。2018年,比亚迪销量翻番,特斯拉准备开建上海临港工厂,但重庆到2020年,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比重都还不到3%,远低于重庆整体汽车板块在全国的占比。对于重庆汽车业的转型迟缓,主流观点认为原因在于船大难调头。重庆市汽车产业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、招商车研总经理闵照源则补充道,重庆本地车企主要生产中低端车型,既导致企业对新技术的敏感度低于沿海城市,同时也意味着利润微薄,能投入到新技术研发应用的人力物力有限。“大概在2018年底、2019年初,重庆市政府召集了全市汽车行业的车企、学会还有研究院,开会共同讨论产业的转型发展,引导整个产业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方向升级。”闵照源回忆。引进还是改造?方向既定,随之而来的则是怎样转的问题。重庆市经信委提供给《中国新闻周刊》的相关资料显示,重庆全市有整车企业20家,长安、上汽、东风、吉利、长城等国内头部车企集聚。零部件配套方面,有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上千家,具备发动机、变速器、制动系统各大总成等完整的供应体系。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,重庆形成了庞大的汽车产业集群,故而重庆转型换道,主线不在于引进造车新势力,而是依靠原有的车企向新能源汽车转型。“重庆基于本地的原有供应体系优势,采用从1到N的发展策略,以整带零,融合发展。”火石创造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冯雷举例道,比如支持整车企业加大培育和采购力度,带动零部件企业做大做强,还有推动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同步研发,发展新型零部件产品。随着新能源车大战的开启,重庆重振汽车产业的决心愈加迫切。2022年,重庆市就发布了34条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,同年,重庆提出要着力打造“33618”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,第一个“3”是指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,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。发力转型后,重庆汽车业一改颓势,回归强势反弹的轨道。2021年新能源车产量增速达到252%,2022年汽车产量重回200万辆梯队,升至全国第四,2023年连续赶超吉林、上海,重返全国第二。据重庆市经信委介绍,2023年全年,重庆汽车制造业完成产值4802.9亿元,同比增长8.9%,全市生产汽车231.8万辆,其中新能源汽车50万辆,同比增长30.3%,在全市汽车产量中的占比提升到21.6%。值得注意的是,2020年,重庆新能源车在全市汽车产量占比不过2.7%,但三年后,这一比重已经大幅提升到21.6%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向《中国新闻周刊》表示,重庆汽车产量重回全国第二位,是一个很不错的结果,尤其重庆作为中国的西南重镇如果汽车产业能在全国保持前列,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。而且,重庆去年50万辆的新能源车产量,基本都由长安、赛力斯这些本地车企贡献。目前,重庆已形成长安系为龙头、十多家整车企业为骨干,上千家配套企业为支撑的“1+10+1000”优势产业集群。从边缘回归中心,重庆的汽车业是如何走出了绝地反击的弧线?摸着别人过河2018到2019年间,是重庆汽车业的困顿时刻,也是当地车企艰难转身的危急关头。长安汽车,作为当地的最大龙头,痛失“自主品牌销量一哥”地位后,还在2018年首次陷入净亏损的泥潭,而且之后两年长安还持续失血,年亏30亿以上。当时还没更名赛力斯的小康汽车,处境更为尴尬,尽管2016年豪赌转型新能源,还扬言要对标特斯拉,但起个大早也没有赶上早集。一边是新技术的研发需要持续烧钱,另一边则是倾注心力推出的新能源车SF5,在市场都没有激起什么水花,这让本就家底薄弱的赛力斯更为雪上加霜。最终,两家老牌车企决定放手一搏,“三次创业”筹谋新生。长安相继提出“香格里拉”“北斗天枢”“海纳百川”等转型计划,布局深蓝、阿维塔、启源三大新能源品牌。小康明白单靠一己之力难以抵达新能源的旷野,于是官宣同华为达成合作,采用“智选车模式”为华为造车。但大象转身并非易事。冯雷告诉《中国新闻周刊》,对于长安这些传统车企而言,从油车到电车转型首先面临的是产线复用率的问题,比如生产底盘的产线要往新能源的方向转型,就要更改模具、工艺,调整材料、技术的选型;其次则是供应链的重构,传统燃油车的整车大概有3万个零部件,新能源车则只剩下1万个左右,整车厂需要变革多年积累下来的稳定配套商体系。所以,从燃油车转向新能源,传统车企要在新的技术赛道重新出发之外,比亚迪、宁德时代等核心零部件厂商沉淀了十余年的生产工艺、产线和供应链管理,都不是传统车企仅凭大干快上就能迎头赶上的。一位在赛力斯动力板块工作的员工告诉《中国新闻周刊》,他所在的部门目前主要从事电机和电控领域的研发,电池没有自研而是直接由宁德等外部供应商供货。但实际上,电池作为新能源车的核心部件,电池成本一度占到整车成本的一半,上汽、广汽等主机厂都在试图自研自造以降低成本,比亚
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:
Tags:重回 全国 第二 重庆 汽车 翻盘 责任编辑:ranjc
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1/3/3
】【打印繁体】【投稿】【收藏】 【推荐】【举报】【评论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分享到QQ空间
分享到: 
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东风日产1月销量再创新高,达到78..

评论

帐  号: 密码: (新用户注册)
验 证 码:
表  情:
内  容:

相关栏目

最新文章

图片主题

热门文章

推荐文章

相关文章

站外搜索

Baidu
互联网www.ranjc.com

Copyright © 2008-     建超信息网    All Rights Reserved Inc.

联系我们:重庆市黔江区酉阳县两罾乡红阳村1组   建超信息网客服

 

 

 邮箱: